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奋力谱写新时代职业教育新篇章来源:南阳技师学院作者:崔长晋浏览数:336次
编者按:按照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安排,校长崔长晋同志在局10月14日学习交流会上做技工教育专题发言。现将崔校长发言全文刊登,以帮助我们正确认知技工教育的兴起历程、发展现状与任务方向,进一步增强职业自信,为实现局建强豫西南职教航母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一、技工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伟大导师马克思说:“衣食住行是人们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人类要生存发展,必须首先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换句话说就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我们今天有幸享受着现代物质文明为我们带来的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无不是人类在征服和改造自然的漫长过程中,那些心灵手巧、有一定技艺的劳动者的发明创造,他们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工匠。 劳动与创造的积淀成就了技工特殊的历史作用。从人类历史的长河来看,科学家让人们认识了这个世界,而技能人才才是改变这个世界的生力军。早在工业革命前的数千年里,科学家就发现了动能间的互换,然而只能局限在火力、风力和水力的有限利用,而且使用方式也有明显的问题。火力得先取得木材,风力得靠老天赏脸,至于运用水力、得住在河边才成。 直到1769年,从事仪表修理的技工詹姆斯·瓦特制造出了真正意义上的蒸汽机,实现了依靠机械做功来移动物品,划时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正式开始,开启了西方工业文明的黄金时代。在教科书中,我们看到的瓦特,是伟大的发明家、英国皇家科学院士、博士,这些都是后人给他的头衔。在蒸汽机发明并不断完善的这一时段里,瓦特只是一个充满着无限想象力、仅受过一年仪表修理培训的技工。后来,英国纺织工哈格里夫斯把蒸汽机运用到纺织机上,发明了“珍妮纺织机”,减轻了纺织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纺织生产有了脱胎换骨的进步。再后来,到了19岁才会拼写出自己名字的煤矿机械修理工史蒂芬森,把蒸汽机搬到了运煤车上,火车的鼻祖就这样诞生了。人们又把蒸汽机安装到货船上,轮船就诞生了。正是这些在不同领域改革创新的技能人才,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间接或直接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程,也改变了世界进步与发展的格局。 常言道:无农不稳,无商不活,无工不富。无工不富的“工”指的就是工业。今天,我们随手使用的物品,乘坐的交通工具等等,几乎无一不是工业产品。这些产品生产的科学理论来源于科学家,设计来源于工程师,而把最终把产品批量生产制造出来就要靠技术工人。习近平总书记也特别强调, “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 纵观世界,凡是工业强国都是世界经济强国,更是技工教育强国;环顾各省,凡是技工教育办得好的省份,都是经济强省、生活富足的省份,如广东、江苏;凡是经济强市,都是技工教育强市,如苏州、宁波、东莞。这就足以说明,技工教育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传统农耕文明在与西方工业文明抗衡中遍体鳞伤。明清鼎盛时期的中国,曾经是世界强国。但清朝闭关锁国,视西方文明为奇巧淫技,使中国与西方渐渐拉大了距离。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强大的工业,没有能够筑起钢铁壁垒的、数以万计的产业大军。 痛定思痛,鸦片战争后的“洋务运动”时期,清朝船政大臣沈葆祯在福建船政学堂开设“艺徒学堂”, 开始培养造船修船的技术工人,学生称为“艺徒”,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技工学校。其优秀毕业生升入匠首学堂,被培养成高级技工和技师,其中成绩突出者可以担任工程师职务。显然,这个匠首学堂应该就相当于现在意义上的技师学院。邓世昌、詹天佑等就是匠首学堂培养出的民族奇才。 技工教育不仅是一项富家解困的民生工程,更是一门生存的本领和技能。一个烹饪师傅曾问我,中国历史上有哪三大圣人?我怎么也猜不出来。他诙谐的告诉我,中国历史三大圣人是孔子、老子和厨子:孔子管人的前半生,教人博学上进;老子管人的后半生,让您知足常乐;而厨子管您一生,让您尝遍天下美食。历史上是否有厨子这个人,我不得而知,不过他的话也有一定道理。在以农耕为主、手工业刚刚起步的年代,有头脑的国人开始外出走江湖、闯南洋,靠的是三把刀,一个是剪刀,开裁剪作坊;一个是剃头刀,靠手艺吃饭;一个是菜刀,开饭馆挣钱。由于缺乏创新,在六七十年代,剪刀工艺被意大利领先,剃头刀技术被美国人超越。近几年,通过世界技能大赛显示,这两把刀又被我们收回。而始终牢牢掌握中国人手里的这把菜刀,被智慧的中国人玩出了多种花样,创新出中国菜几十种中餐加工方法。炸溜爆炒炖、煨烧煎贴焗,花样百出,做出了世界上最可口,能适应黑白黄人种的口味。所谓法国大餐、意大利美食、日本料理、印度咖啡根本无法比拟。西餐也只有炸煎烤炖生五种方法。当前,毕业出国挣大钱,开眼界最多的不是名牌大学生,而是技师学院烹饪专业的学生。当前,我省烹饪专业做得好的有三所学校。一个是长恒厨师技师学院,一个郑州商业技师学院,一个是开封技师学院。长恒厨师技师学院主打培养的是国厨、御厨和为驻外大使馆服务的厨师;郑州商业技师学院培养的社会通用厨师;开封技师学院主打的是特色小吃和雕刻。这些学校的学生通过中国一带一路走向世界。一方面低调的在世界各个角落闷声发大财,另一方面间接地传播着中国文化、中国美食文化;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文化的第一课是从中国美食开始。在中国驻第三世界大使馆,一些高官政要有事没事喜欢到中国大使馆谈一谈,既是想加深与中国的友谊,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想再尝尝中国的美食。 二、国内技工教育的现状 岁月奔流,长风浩荡。中国技工教育在民族危难之时发轫,在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之中发展,在民族复兴之路上兴盛,划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史轨迹。 新中国成立后, 百废待兴, 开始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自五十年代后,新中国技工教育曾形成与行业、企业完全匹配的办学体系,那时企业、行业和地市级政府劳动系统均开办了适应自身产业发展的技工学校,对新中国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0世纪60年代后期, 国家经济受到受到严重冲击。许多技工学校被迫停办或改作他用, 技工教育基本陷入停滞状态。改革开放后,技工学校恢复办学,面向社会招考。由于当时工人待遇好、粮票多、奖金高,“进了技校门、就是国家人”成了人们眼热心跳的首选。当时,报考技校一是得是商品粮户口,二是得是应届高中毕业生,且与高招同一天进行,考上技校甚至比考上大学更光彩。 九十年代后期,教育系统开办了职业教育,各大企业转制后也纷纷剥离了自办的技工学校,特别自高等学校的扩招、中等专业学校的纷纷升格后,技工教育在包括传统学历认知在内的因素挤压下,技工学校遇到了严重的生存问题,从原来的宠儿变成了弃儿、养子,技工学校的发展一度跌入低谷。 值得欣喜的是,仍然有一大批原劳动系统和行业所属的技工院校在原劳动系统到现在的人社系统强有力的支持下、在自身顽强的拼搏下,再次成为新时代的宠儿,办学层次也从原来的技工学校升格为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所培养的高级工段和技师段的学生远远满足不了产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技师段毕业生已经在就业和发展上远胜于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真可谓世事难料,也应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的俗语。 改革开放开启了技工教育发展的新征程。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技工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把技能人才培养上升到了人才强国战略上来,职业教育走上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技工教育又迎来了一个健康、快速发展的春天。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不断壮大和提升。在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政策指导支持下,技工学校软硬件建设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为技工院校的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布局更加合理。优质技工院校数量和全国在校生规模稳中有升,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结构比例更趋合理,技工院校学制教育规模达到近300万人。质量持续提升。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教研科研、师资培养、质量评价、信息化建设等取得突出成果,办学质量和技能人才培养水平大幅提升。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毕业生就业质量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保持在较高水平。特色更加鲜明。校企合作、高端培养和标准化建设等技工院校办学特色更加明显,技工院校在引领专业发展的作用日益彰显。 二是技工教育的影响力、感召力不断增强。我们现在已经熟知的世界技能大赛,被誉为“技能奥林匹克”,是世界技能组织成员展示和交流职业技能的重要平台。以前,我们根本就没有参与的意识,直到2010年,我国才加入世界技能组织。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全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热潮中,“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也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特别是第44届世赛传出捷报之后,以技工院校为主力的中国代表团,在技能大赛上创造了金牌、奖牌和竞赛总分在参赛国排名第一的战绩,李克强总理在中南海亲切接见中国代表团,轰动了大江南北,“技能人才”成了线上线下的流行词,技能强市、技能强省成为各地政府人力资源开发的主旋律。 三是技校毕业生供不应求,待遇水平显著提高。由于技工教育专业和课程设置紧密对接产业需求、教学过程紧密对接生产过程等鲜明特色,在高校、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背景下, 一枝独秀, 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而技师学院高级工等同与大专学历、预备技师等同于本科学历的政策,也彻底打开了人们对文凭希求的心结,广大有志青年通过技能成才拿到高薪的情况已经非常普遍。 尽管如此,我们的技工教育仍会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处于发展期、提升期。生源质量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尽管我们有了高铁、核电、5G等高新技术和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但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数量、质量还不充分。存在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大量有过硬和熟练技术的技能人才,是技工教育发展不能与工业发展同步造成的。我想,我们有世界上最伟大的政治体制,有最有力的政府,有最优秀的公务员队伍,有最勤劳的产业大军,只要我们下力气把技工教育这块短板补上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指日可待。 三、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谱写新时代职业教育新篇章 我市技工教育怎么办?如何做大做强我市技工教育,打造技工教育的航母舰队,为社会培养数以万计的产业大军,是局党组和苏局长始终牵挂的一件大事。苏局长更是逢会必讲、见面就说。怎么办?我们的态度是,一是坚决按照局党组的决定办。不断强化政治站位,致力业务技能建设,立德树人,打造南阳技工教育强有力龙头,撑起豫西南职业教育的航母。二是坚决按照苏局长的指示精神去办。设定三年提升目标,自我加压,树立奉献观念,力争到建党100周年,在南北两个校区实现在校生突破万人规模,为南阳的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具体讲,就是实现三个突破: 一是要谋划好两大职能取得新突破。壮大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两大职能,保证学校高质量、健康持续发展。推动招生数量向招生质量转变。实现社会化化培训向深度、广度发展。服务社会是技工院校的重要社会职能,提供技能培训是学校服务社会的重要形式。继续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工勤岗位技能培训、企业在职职工培训、大学生技能培训等;牢牢把握国家实施技能提升培训行动的好机遇,利用人社系统的有力平台,争取更多培训任务落到我校;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培训师资专兼职队伍,提升学校社会化培训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水平,全年争取实现各类培训3000人次以上。 二是在内涵建设提升有新突破。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将政治理论学习与师德养成相结合,积极发现和大力培育师德典型,不断提高教师思想政治水平,坚定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大张旗鼓开展优秀教师评选、表彰活动,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工作氛围。开展“一体化教师”、“专业带头人”评审认定,畅通教师成长空间。开展“师资队伍素质提升工程”,积极组织公开课、优质课岗位练兵活动,组织参加全国第二届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持续组织教师参加省级、国家级教师培训,不定期组织教师到名校观摩学习,到企业顶岗实践,以多种举措促进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按程序、按要求、按计划招聘一批以“一体化”为主体的青年教师,补充新鲜血液,壮大教师队伍。持续加强专业建设。根据校企合作的实际情况,按照能力本位原则,参照部颁教学计划和职业鉴定要求,确保专业技能等核心课程,增加工匠精神、人文素养等内容,形成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开发各专业核心课程资源,不断提升专业内涵建设水平。持续强化质量建设。继续推进一体化教学,深化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工学交替,提高教学效果。成立技能竞赛组织机构,选拔培养参赛选手,积极备战省技能大赛;组织开展技能竞赛月活动,形成重视技能的良好氛围。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精心组织,高标准完成2018年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基地项目和信息化校园项目建设任务,提升学校硬件建设水平。6月份,我们申报的河南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和两个专业群建设也已获批。这些项目的落地建设,较好地满足了实习教学对硬件配置的需求,实现了学生技能与现代企业生产的无缝对接。 三是在推动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上有新突破。校企合作是技工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技工教育的一项办学特色。一是继续开展“订单式”培养。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扩大“冠名班”的数量,提升专业活力和人才培养针对性,为企业储备人才,实现校企融合、校企双赢。二是抓好跟岗实习。跟岗实习是培养学生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也积累了一些经验,规划好、组织好,不断完善实习制度,明确实习工作细则,规范实习管理。加强考察,扩大合作企业范围,加大对科技含量高、专业对口、管理规范、社会声誉好的企业合作,切实保障实习质量和学生合法权益。建立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相适合的实习计划、考核评价机制,全程监控实习过程,真正达到校企有效融合,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站在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历史关头,我们将深入研究技工院校办学特点,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培养技能人才”使命,不断稳固“入口旺、出口畅”的良性办学生态,以晋级技师学院和“双高”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夯实内涵建设基础,在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力推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迈大步、上台阶,为实现制造强国和民族复兴目标发挥出我们应有的作用。 上一篇: 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
下一篇: 南阳市技工院校优质课评选活动我校获殊荣
|